2024年12月11日13:30-15:00,国际传媒学院在新地球村314智慧教室举办了一场关于“新课程对未来语文教师的要求”的专题讲座。本次讲座由孙丹丹老师主持,特邀知名教授张玉新老师作为主讲嘉宾,学院多名教师及2024级学科教学(语文)所有研究生前来聆听与交流。
张玉新老师,博士,二级教授,“张玉新导师工作室”主持人,教育部国培计划专家库成员,国家中职语文课程标准组专家。曾在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任教二十年,秉持“原生态”教学观,倡导并实践“语文教育民族化”主张。曾获吉林省第四届基础教育成果一等奖、吉林省第十四批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拔尖人才。在多种专业学术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五部,主编教材两部。此外,张老师曾多次担任全国各类语文教学技能大赛的评委,展现出极高的评价能力和判断准确性。深受语文界赞誉,受邀为语文教学类大赛进行赛事指导和深度培训。张老师为现场听众带来了一场内容丰富、见解独到的学术盛宴。
在讲座正式开始之前,张老师先回答了同学们的疑惑,包括在专业大赛上的文本选材,高中教学中的作文教学思路,张老师认为在作文教学中,教师一定要会写,才能教会学生去进行写作。此外,也给了同学们一些未来当教师的建议,以及指明了新课标对未来语文教师的要求等。
讲座伊始,张老师从“‘前语文教师’的知识结构”的角度出发,强调了阅读在老师工作中的重要性。张老师指出,知识结构的三层次由低到高依次为—基于习惯的阅读、基于专业的阅读和基于工作的跨界阅读。强调教师要在“啃”一本书的同时,加入个体化思考,用经历丰富文本,将文本读厚。也要学会提炼文本知识和思想,将文本读薄。
紧接着,张老师阐述了跨学科学习的看法,特别强调了教学不能拘泥于自己的学科,要广读、多读,珍惜时间来夯实自己的基本素养,在保证自身专业技能和专业知识的基础上,也要具备一定的跨界知识。
在谈到语文教师的现状时,张老师用了茶壶、茶叶和茶水的隐喻以及教师、教材和学生的隐喻来说明现如今的语文教师要有一定的知识储备,才能在教学中游刃有余,更好地适应当今的教学环境,完成教学任务。
接着,张老师对语文学业水平的五个阶段做出了阐述,包括积累、阅读、表达三个阶段,以及在三个阶段上更为深入的两大感悟。张老师强调了教师对文本的内容、逻辑的解读,同时指出,过于强调文本的字词反而会将文本的整体性打撒。
随后,张老师对写作的教学展开阐述,张老师认为学生对于写作的思路是有的,关键在于教师如何进行引导。张老师以水浒传为例,认为可以在学生看完《水浒传》的影视剧后,让学生通过写故事梗概的方式,来思考影视作品和文学著作的出入,进而引发学生思辨。或者通过比较阅读的形式,让学生练笔文学评论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此外,张老师还就语文学科教学要做的准备与学生们展开交流,张老师强调从理念和教师行为的转变两方面入手。不但要在理念上正确理解核心素养的真正含义,也要明白核心素养的培养不可能一蹴而就,而要日积月累。对于教师行为来说,则要重视语文实践活动,矫正学生的不良习惯,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
讲座的最后环节是互动交流。与会教师们纷纷就自己在教学课例、学习任务群方面的困惑向张老师请教。张老师耐心解答了每一位教师的提问,并给出了具体的建议和指导。现场气氛热烈,大家都表示受益匪浅。
此次讲座不仅为国际传媒学院的学生和教师们提供了一次难得的学习和交流机会,也为学院在专业技能大赛的进步注入了强劲的动力,期待我院研究生在专业技能赛事上将取得更加丰硕的成果。
撰稿人:学科教学(语文)24级研究生吴昊喆